1月21日,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國家繭絲綢協調辦公室張靜處長一行4人到廣西宜州市調研繭絲綢產業發展情況。
當天,調研組一行先后來到宜州東方絲路絲綢有限責任公司和廣西嘉聯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生產車間,詳細了解企業日常經營情況、生產能力和主要設備情況以及發展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與我市繭絲綢行業重點企業和養蠶大戶進行座談。
座談會上,調研組仔細詢問該市蠶農養蠶技術、產量、質量和收入等情況,認真了解該市桑蠶繭絲綢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情況。
近年來,宜州市認真貫徹國家實施“東桑西移”工程、西部大開發以及自治區有關精神,緊緊抓住工業、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全面開放蠶繭流通市場,桑蠶生產規模逐年壯大。從2005年起,該市連續10年保持全區桑園面積、鮮繭產量第一大生產基地縣(市)。
據統計,2015年全市桑園面積達33.456萬畝,發種量141萬張,鮮繭產量達5.34萬噸,蠶農售繭收入達17億元,人均養蠶收入4420元;全市繅絲加工企業共19家,正常生產16家,年鮮繭加工能力在42470噸,加工蠶絲被約20萬床;全市蠶繭生產、繭絲綢加工及資源綜合利用總產值達30.67億元。
調研組認為,宜州市繭絲綢產業發展政府重視,示范帶動,創新不斷,桑蠶繭絲綢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有亮點、有特色。調研組希望,該市繼續完善桑蠶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先進實用技術的示范與推廣普及工作;確保優質優價,生產到消費形成良性循環,加強市場監管,切實保障蠶農利益。
上一篇: 河池市桑蠶業躋身第4大稅源行業
下一篇: 周飛:廣西宜州市建設“中國絲綢新都”